我想,应该是葳蕤的桔园选择了我。
那一年,18岁的我,高中一毕业,选择回到生我养我的天马山农场,准备在这里挥洒青春年华。为了柑桔生产科研工作,我就这样开始走上漫长的柑桔栽培技术自学之路。2008年2月,永春芦柑综合试验站正式设立。我成为这个试验站的带头人,肩负着开展柑桔新品种、新技术体系建设示范、推广、研究的重任。在试验站具体运作过程中,我及时采集有效信息,利用各种渠道,最大限度争取与高等科研院校合作,千方百计联系邓秀新、周常勇等高层次的专家前来调研考察,指导内容涉及病虫预测监测、果品质量安全、山地新型运输系统的应用、柑桔油斑病防治与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等等,田间地头的专家因此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不曾想,2000年永春桔园开始暴发黄龙病,这种病是柑桔产业的噩梦,一旦病发只能砍树以阻止其蔓延。永春芦柑产业逐渐萎靡不振。我临危受命,和同事们一起努力探寻防控黄龙病的方法。
2008年7月,无病毒柑桔苗木繁育场创办。本着“立足永春、服务全省”宗旨,我利用试验站这个平台,调动科技骨干,开展柑桔无病毒苗木繁育技术攻关等工作。大家各司其职又团结协作,很快从华中农业大学、广西柑桔研究所等引进“华柑2号”无病毒柑桔良种接穗,选送永春芦柑优良单株天芦1号进行脱毒处理。2011年相继在永春等地推广种植示范片7个,面积7000多亩。目前,无病毒柑桔良种苗木长势良好,这既解决当前柑桔产业存在的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、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后的局面,又有利于现代柑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,增加农民收入。
苗木繁育是无病毒,但并不能保证在种植过程中不发病。2013年春,我把第一批无毒苗木定植在天马桔园,2015年喜获丰收。三年实践,我和同事摸索出一套科学种植方法,那就是在我国传统黄龙病防控技术基础上,形成防护林隔离、无毒大苗定植、动态更新病树、全园快速灭杀木虱、矮密早丰栽培等五项举措,黄龙病得到了有效控制。果园高处的生态隔离带主要种植杉木,因为杉木的特殊气味能有效驱逐部分昆虫,如果黄龙病暴发,还能有效将各个分区隔离开,预防病菌传播;同时在果园铺设专用管道,采用半自动打药技术,一两天内就可以把木虱全部清除。
回首几年来试验站走过的不平凡历程,几多艰辛,几多收获。
各级领导的关心鼓励,自身技术的困惑与沉思,还有广大果农对于种植芦柑技术突破创新的渴盼……所有这些,无不深深地震撼我的心灵,推动我潜心研究,攻坚克难,将研究成果服务于现代柑桔产业中。
再回首,我心依旧。然而无论如何,求知与探索将永远与我同在。“永春芦柑很甜很好吃”,我将牢记习总书记这句鼓舞人心的评价语,我会让喜爱永春芦柑的朋友,烙上永春美好的记忆,与大家同柑共甜,为推动永春芦柑产业的腾飞继续奉献我的余热。
作者:张生才 |